1月15日,古城西安迎来降雪,但西安市临潼区穆寨街道业池村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大棚内,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我们早上6点开始采摘,要赶在8点30分前结束。采摘越早香椿就越嫩。”在香椿大棚里务工的业池村村民李芳珍说,她从大棚建好后就在这里上班,每天收入近百元。
“今天采摘的香椿都是企业客户提前预订的。我们推出了68元的新年礼盒,包含1斤香椿和10个土鸡蛋,装好箱后就给顾客送货上门。”业池村村委会干部王朋说,穆寨街道和驻村工作队提前联系企业客户订购,目前已销售订购礼盒120余箱。此外,还有一部分顾客慕名而来,在大棚里体验香椿采摘的过程。
据了解,业池村海拔较高,早晚温差大,这里的香椿薹芽粗壮、香味浓郁,已经成为业池村的重要产业。村里现有野生香椿近2000亩,年产值10余万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由于受生长环境限制,业池村的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
2023年,为发展壮大香椿特色产业,业池村在穆寨街道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反季节大棚香椿种植,投资22万元新建300平方米的香椿大棚,栽植红油香椿2.5万株。“原本三四月上市的香椿,采用大棚种植后,可实现反季节销售,不仅色泽艳丽、口感脆嫩,价格还高。这是我们第一年种植,预计产量2000公斤,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约10万元。”王朋说,2024年,业池村计划再建5个香椿大棚,让业池村的香椿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增收益、村民增收共富裕”的发展目标。
“这个阶段正是番茄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管理不到位,番茄畸形果和裂果就会比较多。”1月17日,在临潼区雨金街道照渠村集体经济示范园番茄大棚内,58岁的王英娃正忙着给番茄苗掐侧芽、缠蔓,额头上沁着汗珠球盟会登陆。“示范园离家近,我空闲的时候就来这里干活,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赚点零花钱贴补家用。”王英娃说。
“2022年,我们村集体投资142万元,建成共占地28亩的5座日光温室,依托产业园的优良品种,加上独特的土壤条件以及适宜的温度,生产出高品质的水果番茄。”照渠村党支部崔旭娃介绍,借助西安市番茄研究所提供的优质种苗和先进技术,照渠村挖掘本地资源,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番茄产品,并采用统一建设、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的模式打通产业链条。
“我们种植的是自主培育、符合高端鲜食农产品市场定位的新品种‘西优6号’水果番茄,在市场上很抢手,1公斤能卖到50多元。”崔旭娃说,目前,示范园一次性吸纳了20余名村民,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5万元。番茄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民也跟着鼓了腰包。
这几天,虽然不是猕猴桃成熟上市的时节,但在临潼区铁炉街道,借助冷藏技术,正在“冬眠”的猕猴桃被重新唤醒走上市场,迎来了销售旺季。
“正在装箱的这3000多件猕猴桃是发往上海的。目前,一天的销量在5吨左右,主要销往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日,在铁炉街道铁炉村,党支部李金波正组织几十名工人分拣、质检、包装、托运,以最快的速度将猕猴桃送到消费者手中。
铁炉街道地处临潼区东部,因独特的地域、气候、水土优势,是猕猴桃的优质种植区。近年来,铁炉街道以“党建+”为总抓手,建立抓党建促产业“甜猕”联盟。目前,已有36名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市场销售等人员加入,形成了以铁炉村为中心,辐射带动斜韩村、贾家村、岩张村、柳家村规模化发展,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近5000亩,挂果面积4000余亩球盟会,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
“2023年,平台公司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收购储备猕猴桃67.5万公斤,使辖区猕猴桃不同品种每公斤单价提高2元至4元,实现村民亩均增收约5000元。”李金波介绍,铁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西安临潼乡村振兴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搭建村企联建合作平台,注册成立西安秦唐铁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通过采收果农猕猴桃、运营冷库和销售果品,全面带动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猕猴桃种植户,让群众实现了从“等着收”向“挑着卖”转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临潼区立足农业农村发展优势,着力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形成了“粮食、蔬菜、奶畜”三大主导产业和“石榴、番茄制种、奶山羊”三大特色产业布局,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截至目前,全区215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在1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9811元。”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介绍,临潼区将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经济带头人的市场意识和乡村运营理念,做好“土特产”文章,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确保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在60%以上。(通讯员 王三合文/图)
Copyright © 2012-2024 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